变频器通电前检查项目-变频器选用技巧
时间:2016-05-28 10:1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1、检查接线是否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连接,尤其要注意切勿将输出端子(U,V,W)接到三相电源上。 2、检查安装是否规范,接地是否正确、可靠。尤其对控制电路的接线(如输入侧的给定信号线和反馈信号线,输出侧的频率信号线和电流信号线,开关信号控制线等),需远离主电路(100mm以上),做好屏蔽、抗干扰措施。电缆屏蔽层应靠近变频器的一段接在控制电路的公共端(COM),不要接到变频器的接地端(PE),屏蔽层的另一端悬空。 3、检查制动单元接线是否正确。连接外接制动电阻时(有的变频器内装制动电阻,当容量不足时,需要外接制动电阻),先从P(+)、DBd端子上卸下内装制动电阻的连线,并对其线端包好绝缘,然后将外部制动电阻连接到P(+)、DB上。要求配线长度小于5M,采用双绞线。 4、检查直流电抗器接线是否正确。注意:出厂时连接端子P1、P(+)上连接有短路导体。使用直流电抗器时,应取去此短路导体;若不使用直流电抗器,可让短路导体连接在电抗器两端。 5、检查交流电源。对于三相变频器,三相交流电源电压应在允许范围(如340-440v)内,严禁过电压和欠电压。 6、检查电动机 1、用500V-1000V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兆欧,若绝缘电阻小于2兆欧或绕组已与外壳碰连导通,则严禁接入变频器使用,否则损坏变频器。 2、测量电动机三绕组之间的直流电阻,应三相平衡,各相绕组之间的电阻为及欧姆。若阻值过小或为零,则说明电动机绕组有短路现象,严禁使用。 变频器选用技巧 目前我国使用的交流供电电源,无论是用于家庭还是用于工厂,其电压和频率均为400V/50Hz或200V/60Hz(50Hz),等等。把电压和频率固定不变的交流电变换为电压或频率可变的交流电的装置称作“变频器”。为了产生可变的电压和频率,该设备首先要把电源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DC)。把直流电(DC)变换为交流电(AC)的装置,其科学术语为“inverter”(逆变器)。由于变频器设备中产生变化的电压或频率的主要装置叫“inverter”,故该产品本身就被命名为“inverter。用于电机控制的变频器,既可以改变电压,又可以改变频率。由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电机的极数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不适合通过改变该值来调整电机的速度。 频率能够在电机的前面调节后再供给电机这样电机的旋转速度就可以被自由的控制。 因此,以控制频率为目的的变频器,是做为电机调速设备的优选设备。
改变频率和电压是最优的电机控制方法如果仅改变频率而不改变电压,频率降低时会使电机出于过电压(过励磁),导致电机可能被烧坏。因此变频器在改变频率的同时必须要同时改变电压。 输出频率在额定频率以上时,电压却不可以继续增加,最高只能是等于电机的额定电压。例如:为了使电机的旋转 速度减半,把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从50Hz改变到25Hz,这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就需要从400V改变到约200V 电机与变频器的正确选择对于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变频器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变频器所驱动的负载特性。人们在实践中常将生产机械分为三种类型: 恒转矩负载、恒功率负载和风机、水泵负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艺要求和运用场合选择不同类型的变频器。在选择变频器时因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选择变频器时应以实际电机电流值作为变频器选择的依据,电机的额定功率只能作为参考。另外,应充分考虑变频器的输出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会使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变坏。因此,用变频器给电动机供电与用工频电网供电相比较,电动机的电流会增加10%而温升会增加20%左右。所以在选择电动机和变频器时,应考虑到这种情况,适当留有余量,以防止温升过高,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变频器若要长电缆运行时,此时应该采取措施抑制长电缆对地耦合电容的影响,避免变频器出力不够。所以变频器应放大一、两档选择或在变频器的输出端安装输出电抗器。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如高环境温度、高开关频率、高海拔高度等,此时会引起变频器的降容,变频器需放大一档选择。使用变频器控制高速电机时,由于高速电动机的电抗小,会产生较多的高次谐波。而这些高次谐波会使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值增加。因此,选择用于高速电动机的变频器时,应比普通电动机的变频器稍大一些。使用变频器驱动齿轮减速电动机时,使用范围受到齿轮转动部分润滑方式的制约。润滑油润滑时,在低速范围内没有限制;在超过额定转速以上的高速范围内,有可能发生润滑油用光的危险。因此,不要超过最高转速容许值。变频器驱动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时,大多是利用已有的电动机。绕线电动机与普通的鼠笼电动机相比,绕线电动机绕组的阻抗小。因此,容易发生由于纹波电流而引起的过电流跳闸现象,所以应选择比通常容量稍大的变频器。一般绕线电动机多用于飞轮力矩GD2较大的场合,在设定加减速时间时应多注意。 |